close

預防大腸癌 從飲食下手






中時 更新日期:2009/03/22 03:13 張翠芬/台北報導



衛生署新公布的癌症統計,結直腸癌已躍居十大癌症發生率首位,台大外科教授張金堅表示,大腸癌的發生與高脂、油炸、燒烤類的飲食有高度相關,研究發現,動物性脂肪食物、缺少纖維素的飲食,缺少鈣質維他命A、C、E及礦物質硒,都會增加大腸癌的機率。


要預防大腸癌,除了定期追蹤,飲食及生活習慣也要一起調整,張金堅建議,飲食上少攝取高脂肪食物,避免煙燻、醃製、醬漬及辛辣的食物,多攝取富含纖維素及維他命的新鮮蔬菜及水果,並增加鈣質攝取量,適度攝取一些乳酸菌、酵母菌,同時多運動,維持理想體重,平日保持大便通暢習慣,避免便秘。


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委員陳旺全醫師表示,酗酒、抽菸、醃漬物、黃麴毒素都可能致癌,偏食和營養不良,則會降低對癌症的抵抗力,他建議,築好免疫功能、解毒消化機能、陶冶心情、均衡飲食、少接觸致癌環境、適當運動等六道防線。可多吃大蔥、大蒜、洋蔥、青蔥,因為這些蔬菜含有槲皮黃酮,能阻止癌症發展。但生吃蔬菜時須注意清潔,以免吃到寄生蟲或殘留農藥。


 

=====================================================


不運動吃過多紅肉 直腸癌發生率提高


教育廣播 更新日期:2009/03/17 15:04







衛生署公佈95年國人發生癌症統計。其中結腸直腸癌首度超過肝癌,成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並且結腸直腸癌、肝癌、肺癌、乳癌、以及口腔癌等五項癌症就佔罹患人數的一半以上。另外男性因為嚼食檳榔罹患食道癌和口腔癌的的發生率是女性的十倍以上。不過女性發生癌症的平均年齡要比男性早。


衛生署表示,國人飲食習慣因為攝取過多紅肉和缺乏運動,是結腸直腸癌發生快速攀升的主因。研究顯示,飲食中蔬菜水果的攝取可以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生,而脂肪、紅肉等攝取過多則可能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生。國民健康局呼籲,要預防結直腸癌除了要多攝取蔬果等高纖維飲食、以及規律運動,建議50-69歲民眾每2年至少檢查1次糞便潛血檢驗(iFOBT),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另外國人檳榔消耗量從民國77年持續快速上升到民國90年才趨緩,可以解釋男性口腔癌、食道癌發生率和死亡率何以年年快速攀升,並且預期未來還會持續成長。衛生署強調戒除檳榔和定期篩檢可以大幅降低口腔癌的風險,但是國人吸菸和嚼檳榔者接受口腔黏膜檢查率偏低,國民健康局將擴大補助縣市衛生局辦理免費口腔黏膜檢查,希望早期過濾口腔病變。而政府也針對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癌及結直腸癌等4項癌症,提供篩檢服務, 22家通過篩檢認證的醫院,民眾可以利用國民健康局的網站查詢。


(2009/3/17 下午 03:04:33 趙經邦)


點選下列控制項兩下,以便播放新聞相關聲音檔


 

=====================================================

國人十大癌症 大腸癌成新殺手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3/16 09:05



「國人十大癌症 大腸癌成新殺手」(徐韻翔報導)


衛生署公佈最新國人癌症登記報告,95年度共計有7萬3千多人發生癌症,比起94年增加4千3百多人,除了子宮頸侵襲癌發生人數減少之外,結直腸癌首度超越肝癌,成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威脅生命癌症新殺手!口腔癌增加人數居次,腸癌與口腔癌各增加6百多人。平均每7分10秒台灣就有1人罹癌,比前一年時間縮短。國人癌症發生型態,有「男生多、女生早」的特色。國健局副局長趙坤郁表示,國人罹癌高度集中在結直腸癌、肝癌、肺癌、乳癌與口腔癌,合計佔所有癌症人數的56%。


國人10大癌症排行榜前五名依序為女性乳癌、肝癌、結直腸癌、肺癌以及攝護腺癌,男性癌症方面,前三名為肝癌、腸癌與肺癌,女性癌症前三位為乳癌、腸癌和肝癌,男性肝癌連續蟬聯21年、女性乳癌連續13年排名第一名,至於各癌症死亡率前一年相較則持平。


趙坤郁說:『癌症是增加,可是預防醫學能夠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能夠篩檢、能夠早期發現這些早期的癌症;所以癌症雖然增加,可是整個與死亡率的長期趨勢的話,大概是持平的一個狀態。』


比較91與95年癌症標準化發生率5年變化,男性所有癌症增加了3.9%,口腔癌增幅最高、胃癌降幅最大,女性癌症增加4.7%,子宮體癌和乳癌增幅最高,子宮頸侵襲癌降幅最大。男性具有較高罹癌風險,是女性1.4倍,但女性較男性早發生癌症,男女癌症年齡中位數分別為65歲與59歲。


針對國人結直腸癌發生速度快速攀升問題,衛生署國健局分析,國人飲食攝取過多紅肉、脂肪與缺乏運動有關,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則舉出,像是環境中的污染,戴奧辛、致癌抗生素的硝基 (口夫)喃代謝物、以及塑膠溶出的PVC等,人體長期接觸或吞下肚累積,可能會增加罹患腸癌的風險,愛吃燒烤、油炸與速食等食物,也容易腸癌上身。


紅肉易致腸癌的原因,醫師解釋,因為紅肉中有兩種特有的胺基酸左旋本基丙胺酸以及飢胺酸,這兩類胺基酸如果烹煮時遇到高溫,例如碳烤,便容易變成致癌物,民眾可以改以烹調代替火烤、油炸。


長庚醫院大腸直腸科主任張簡俊榮表示,近來他便收治了一名罹患腸癌的原住民小男孩,年僅13歲,因為腸阻塞解便困難就醫,不料,一檢查竟然檢出已經是大腸癌第三期末期,腫瘤幾乎塞住整個腸子,雖然已經手術切除,但效果仍不佳,孩子後來也追蹤不定期失聯了,一般年輕腸癌個案大都與家族史遺傳有關。『14歲就腸癌阻塞,就大便不通來醫院檢查,結果是腸子塞到,就腸癌阻塞,因為那是一個山地人,所以他的家族史不是很清楚,那個case也不好,因為塞住的地方就是比較後期嘛,所以那個case預後也不好,是三期末了。』


大腸癌一般初期症狀不明顯,等到出現不適時,通常已非早期,而腫瘤位置不同,所表現出來的症狀也會有所差異。


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表示,腸道一般分為右大腸、左大腸與直腸,右側的早期大腸癌,一點症狀都沒有,發現時會較晚期,他解釋,當腫瘤在右側時,經過這個位置的糞便是水便的狀態,即使有腫瘤在腸道,也不太會堵塞,一旦有堵住症狀時,腫瘤恐怕已經很大了,此外,右側大腸癌即使有潛血反應,血和糞便混在一起,等糞便運送到肛門口要排出時,血跡早就不明顯了,因此,右側腸癌,在早中期以前,很難發現,而據他自己的門診統計,檢出罹癌的患者,有四分之一的人癌細胞已經轉移。


而左側大腸癌相較於右側,則比較容易自覺發現,王輝明解釋,由於糞便在大腸裡水份漸漸被吸收之後,糞便運送到左側大腸時,已經呈現較固體狀,有腫瘤時,便容易堵塞,引起絞痛、便秘等反應,有時候糞便堵塞過多壓力過大衝到直腸時,又會造成腹瀉,因此大便習慣改變是左側大腸癌最典型的症狀。至於直腸部分,由於距離肛門口最近,只有十五公分,醫師表示,如果有腫瘤,會容易刺激直腸收縮,引起血便與頻便的反應。


研究指出,飲食中蔬菜水果多攝取可以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生,目前衛生署提供的結直腸癌免費篩檢,是針對50歲到69歲的民眾,國健局副局長趙坤郁表示,『幸好是如果以大腸癌人類篩檢,也就是大便的潛血檢查,就可以發現這些可疑的病患,再轉介到醫院做大腸鏡的確診的話,是可以有效的發現真正早期的癌症。』


醫師呼籲,要預防腸癌,一定要重視篩檢,一般五十歲起,應開始定期接受大便潛血檢查,陽性反應則進一步透過腸鏡等檢查確認病況,高危險群有遺傳史的族群,則建議提前十年,從四十歲起開始定期篩檢,以利及早檢出,提昇存活率。

 


 

=====================================================

高油脂少纖維 腸癌成頭號殺手


中時 更新日期:2009/03/14 02:50 黃天如/台北報導






  禍從口入 ▲衛生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95年)出爐,國人罹癌人數持續增加,結、直腸癌發生人數高達10248人;醫師認為,與國人飲食西化、攝取過多紅肉與缺乏運動有關,圖為燒肉店外引人垂涎的廣告燈箱。(王英豪攝)

據衛生署統計,九十五年一年就有多達一萬零二四八人罹患結直腸癌,單就發生人數來看,首度成為國人十大癌症之首。為什麼國內罹患結直腸癌的人愈來愈多?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這都要「感謝」各種高油脂西化美食之賜。若民眾不改變高油脂、少纖維的飲食,結直腸癌發生率還會續攀高。


一名年僅十四歲的國二男生,從小二、小三開始,每天放學都要買烤香腸來打牙祭,連續吃了五、六年,開始出現持續腹痛、腸阻塞的症狀,經大腸鏡檢查為癌細胞已轉移至腹腔的結直腸癌,手術四個月後仍告不治,年輕生命就此殞落。


嗜吃烤香腸 國二生腸癌奪命


國健局副局長趙坤郁表示,國內結直腸癌零期與一期的發現比率僅占一九%,遠低於歐美二七~二九%。一旦錯過早期發現的治療先機,五年存活率也將從九成,一路下滑到第四期的二到三成。


為什麼國內罹患結直腸癌的人愈來愈多?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一語道破:這都要「感謝」各種高油脂西化美食之賜。


他說,臨床研究已證實,紅肉中含有特別豐富的左旋苯基丙胺酸及肌胺酸,這兩種物質遇燒烤等高溫,就會釋放出致癌物具環胺,「所以紅肉最好少吃,或儘量以水煮烹調。」紅肉是營養學上的名詞,一般泛指在烹飪前呈現紅色的肉,如豬肉、牛肉、羊肉等哺乳動物的肉。


紅肉燒烤會釋出致癌物 少吃


此外,環境惡化也是結直腸癌增加的主因之一,諸如戴奧辛、致癌抗生素硝基喃、塑膠溶出的PVC,透過食物鍊累積在人體,也將增加民眾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然而,環境乃至於飲食習慣的改變均非一蹴可幾,定期篩檢就格外重要。


王輝明說,早期結直腸癌幾乎沒有症狀,另因應腫瘤位置不同,臨床症狀也不一樣,但只要有血便、頻便、殘便感、下腹痛,或大便習慣改變的情況,務必及早就醫。


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張簡俊榮建議,結直腸癌是一種與老化相關的癌症,因此,一般民眾年滿五十歲,就應每兩年接受一次糞便潛血檢驗。嗜吃肉類、燒烤或有遺傳性體質者,更應提前自三、四十歲開始接受篩檢。


 

=====================================================


降低大腸癌機率 醫院籲多吃十字花科蔬菜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03/14 13:02



(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14日電)大腸直腸癌已攀升至癌症發生率第2名,花蓮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今天呼籲,50歲以上民眾至少應做1次大腸鏡檢查,多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可降低罹癌機率。


花蓮慈濟醫院指出,依據衛生署最新的癌症申報發生統計資料顯示,大腸直腸癌已經高居癌症發生率第2名,僅次於肝癌發生率,民眾不應輕忽大腸直腸癌的預防和篩檢。


糠榮誠表示,大腸直腸癌幾乎都是由息肉演變而成,如果在初期息肉發現時予以切除,則可降低癌症發生率,且文獻報告顯示,透過大腸直腸癌篩檢,約有60%的病患可免死於癌症,他建議年齡超過50歲的民眾,至少應做1次大腸鏡檢查。


慈濟醫院指出,依據統計顯示,人的一生罹患大腸癌的機率約為5%,主要是發生於50歲以上的人,因此年過50歲的民眾應特別重視預防大腸直腸癌的保健工作。


糠榮誠表示,多運動和食用足量的新鮮蔬果可以降低罹癌機率,尤其是綠葉蔬菜的抗癌效果更好,例如胡蘿蔔、花椰菜、包心菜、捲心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甚至青蔥、蒜也可預防大腸癌,不過如果想要確實達到預防大腸直腸癌發生,仍應做篩檢以便及早發現及早治療。980314


 


=====================================================



結直腸癌超越肝癌 十大癌症居首


公視 更新日期:2009/03/13 22:15



95年國內最新10大癌症排名出爐,結腸直腸癌首度超越肝癌,成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


癌症排名前五名的, 男性分別為肝癌、結腸癌、肺癌、口腔癌和攝護腺癌,


女性則為乳癌、結腸癌、肝癌、肺癌和子宮頸癌。 而在癌症發生率來看, 91年到95年,男性所有癌症增加3.9%,口腔癌和食道癌增加幅度最高,分別為24%和21%,胃癌則下降15%。女性的所有癌症也增加4.7%,其中以子宮體癌增加最多,就有31%。


以性別來區分,男性更容易得到癌症,機率是女性的1.4倍。


國民健康局表示,要遠離癌症最好的方法,就是作息正常、飲食均衡,戒菸酒檳榔,也可以多利用政府現在提供的免費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症和結直腸癌的篩檢,及早發現,把握最佳的黃金治療時間。


黃琦涵 邱福財 台北報導.



 

=====================================================

 


腸癌腫瘤位置不同 症狀有所差異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3/13 20:05



大腸癌成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醫師表示,儘管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但腫瘤生長位置不同,表現症狀還是會有所差異。「右側腸癌」早中期最難察覺;「左側腸癌」因腫瘤阻塞腸道,容易腸絞痛、便秘和腹瀉;「直腸癌」則容易出現血便和頻便,呼籲民眾,五十歲開始應該定期篩檢,高危險族群則從四十歲起、提早十年就應該開始檢查。 (徐韻翔報導)


  大腸癌一般初期症狀不明顯,等到出現不適時,通常已非早期,而腫瘤位置不同,所表現出來的症狀也會有所差異。


  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表示,腸道一般分為右大腸、左大腸與直腸,右側的早期大腸癌,一點症狀都沒有,發現時會較晚期,他解釋,當腫瘤在右側時,經過這個位置的糞便是水便的狀態,即使有腫瘤在腸道,也不太會堵塞,一旦有堵住症狀時,腫瘤恐怕已經很大了,此外,右側大腸癌即使有潛血反應,血和糞便混在一起,等糞便運送到肛門口要排出時,血跡早就不明顯了,因此,右側腸癌,在早中期以前,很難發現,而據他自己的門診統計,檢出罹癌的患者,有四分之一的人癌細胞已經轉移。


而左側大腸癌相較於右側,則比較容易自覺發現,王輝明解釋,由於糞便在大腸裡水份漸漸被吸收之後,糞便運送到左側大腸時,已經呈現較固體狀,有腫瘤時,便容易堵塞,引起絞痛、便秘等反應,有時候糞便堵塞過多壓力過大衝到直腸時,又會造成腹瀉,因此大便習慣改變是左側大腸癌最典型的症狀。


至於直腸部分,由於距離肛門口最近,只有十五公分,醫師表示,如果有腫瘤,會容易刺激直腸收縮,引起血便與頻便的反應。


醫師提醒民眾,要預防腸癌,一定要重視篩檢,一般五十歲起,應開始定期接受大便潛血檢查,陽性反應則進一步透過腸鏡等檢查確認病況,高危險群有遺傳史的族群,則提前十年,從四十歲起開始定期篩檢。


 

=====================================================

罹癌人數 結直腸癌勝肝癌


民視 更新日期:2009/03/13 21:01







癌症一直是十大死因之一,衛生署公布最新的統計數字,每7分10秒,就有一人得癌症,而國人罹患結直腸癌的人數,已經超過肝癌,突破萬人,這顯示國人愛吃肉、不愛吃蔬菜、少運動的習慣,大大增加罹癌風險。


衛生署公佈95年癌症發生報告,一整年總共有73293人罹癌,比前一年增加4000多人,以罹癌人數來看,前五名分別是結直腸癌、肝癌、肺癌、乳癌和口腔癌,結直腸癌和肝癌,首次突破萬人,結直腸癌更是躍升首位。


以癌症發生率來看,乳癌還是高居癌症殺手,每10萬人就有50個會得乳癌,乳癌和肝癌同時也是女性和男性癌症發生率榜首,整體來看,95年度癌症發生率,和前一年比起來多了8.1%,每7分10秒,就有一人罹癌。


預防勝於治療,衛生署決定挹注經費,擴大辦理癌症篩檢,結直腸癌、口腔癌,大多和飲食不均、嚼檳榔有關,除了定期篩檢之外,戒掉壞習慣,才能有效降低罹癌機率。


 

=====================================================

 

※引用資料來自:Yahoo新聞!2009年3/13(五)、3/14(六)、3/16(一)、3/17(二)、3/22(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ei0701 的頭像
    faei0701

    faei0701的部落格

    faei07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