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雲 一份調查顯示,近六成的年輕世代幾乎沒有與老人相處的經驗,只有三成年輕人是住在「三代同堂」的家庭,大部分年輕人對老人抱持著「保守」、「依賴」、「不活躍」、「不快樂」等負面的刻板印象。調查還詢問受訪者過去一年與祖父母互動的情形,約一成年輕人在過去一年內,和祖父母完全沒有來往,至於有互動的祖孫活動,則以靜態活動居多,最多是吃飯占七成,其次是聊天占六成二、看電視占六成、家族聚會占五成一,只有二成六的年輕人會跟祖父母去郊遊旅行。 俗諺說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特別是對雙薪家庭來說,家裡有阿公、阿嬤、外公、外婆的幫助,不只是小孩有長輩的照顧及教導,讓年輕的父母可以安心工作,家中母語及文化更能因此直接傳承給下一代,好處非常多。 老人家走過的橋比年輕人走過的路多,吃過的鹽比年輕人吃過的米多,這些俗諺其實都有背後的深意,見多識廣的長輩經驗,是用錢都很難買到的寶物,有很多老人家不僅是家中孩子生活中的幫手,在孩子面對工作或人際關係等各種問題或困難時,也能以人生智慧指引孩子一條明路。 年輕人若能明白老人如寶的真諦,就能懂得珍惜,也會反省和調整自己與長輩相處的態度,人心是肉做的,年輕人若敬重和珍惜長輩,長輩自也會愛護疼惜晚輩,重陽節不僅是敬老,在高齡化的社會中,更有其深意,教育部今年推動第一屆祖孫週活動,冀加強祖孫之間的關係,用意值得肯定。
《城市札記》老人如寶
=====================================================
※引用資料來自:自由時報!2008年10月8日 星期三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