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生滿街跑 企業選才重名校
國內碩士生滿街跑,但根據《Cheers》雜誌調查,碩士畢業生的「立即可用性」卻不足。國內一千大企業中,有高達76.7%的比例表示,碩士畢業生在職場中無法立即上手,需要重新訓練六個月,才能有所表現,與傳統認為的三個月試用期相比,整整拉長了兩倍。
十年前全台研究所數只有833所,到如今暴增至3,118所,研究生總數也激增四倍,但企業卻仍然感嘆「沒有人才可用」,而現在選人會更看重名校光環,優先篩選「有價值」的碩士學位。
《Cheers》雜誌表示,所謂「有價值」的碩士學位,就是畢業於「知名大學研究所」。目前一般高科技和金融集團企業對學校的認知,約可分成三級,第一級是台大、成大、清大、交大、政大等名校;第二級是所謂中字輩的國立大學、台科大、北科大等國立科大龍頭,以及像逢甲、東吳、淡江大學等老牌私大;最後才是其他升格的大學。
光寶科技人力資源處副處長黃郁仁指出,當碩士生大增時,企業不免優先選擇高學歷者,但其實這也不是最重要的考量,能否有立即可用的能力才是關鍵,因此碩士比學士較易受到青睞比例只有五成四,並沒有大幅領先大學生,顯示職場生涯最終還是得靠自己,必須務實面對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學歷」。
另外,現在大學生盲從考研究所,常常出現「故意延畢」的作法,但偏偏考上後又選擇休學,導致目前根據全台統計數據來看,碩士生休學率已經突破10%。
《Cheers》雜誌認為,通常應屆畢業生選擇延畢留在校園期間,非但專業能力增進不足,更因無法跳脫以學生角度思考人生,隨著求職年齡比應屆生大,反而弱化了自己的職場競爭力,同時延畢生人數激增分食教育資源的結果,也形成了另類的教育資源浪費。
因此,有高達七成的人資主管呼籲,大學畢業在「尚未了解生涯志趣」前,建議先進入職場,透過「做中學;學中做」發現人生未來的方向,對於生涯發展會較有正向幫助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917/52/163r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