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親子36計〉尊重孩子鎖門權

文/呂政達


孩子的房門,要不要有門鎖,隨著家人生命周期發展,常會成為親子過招的難題。


許多父母也常不清楚,什麼時候眼前的小男孩小女孩,已長大到要把房門上鎖了。有位姓朱的爸爸對兒子房門要上鎖這件事,表現得非常在意,朱爸爸的理由聽起來頗為正當:「現在的國中生早熟得很,又容易受外面影響,如果他的房門可以上鎖,我就不知道他在裡面做些什麼、藏些什麼。」


有一次,小強鎖起門,爸爸要他開門,他不肯,剛好爸爸一時找不到備份鑰匙,情急下竟然用力敲門:「小強,你到底在裡面做什麼見不得人的事,為什麼不敢開門?」言詞間,滿是對兒子的不信任。


對爸爸的粗魯行徑,小強當然也相當不滿。他在房間裡又沒有做壞事,只是想在家中有個屬於自己的空間,想把門鎖起來,變成一種個人隱密的象徵,其實,孩子長大到這個階段,總會有這種想擁有隱私的需求。


台灣父母對未成年孩子的隱私權,原本就不太重視,談到隱私權,就會先抬出管教權的大帽子,翻信、查書包、看伊媚兒是許多未成年孩子的共同遭遇,國中生其實是個有點模糊、尷尬的階段,父母心目裡仍將國中生當作小孩子,但國中生卻開始會出現自己的各種主張,其中的種種糾纏情結,也不是一句「青春期」、「反叛期」就可以解決的。



【獻計】


經過幾次新聞事件帶動的公開討論後,未成年孩子的隱私權逐漸形成為一種觀念了,父母對檢查孩子的信件、日記或其他文書,大概都會有點投鼠忌器。


然而,孩子進入青春期和門鎖,卻是個灰色地帶。許多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家庭,父母始終沒有把門鎖擴大、納入隱私權範圍裡。


我將朱爸爸和小強的紛爭詢問過不少父母,徵詢他們的看法,大多數父母都希望至少有備份鑰匙,不主張完全釋權。


我尊重這些父母的想法,但建議從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權力要慢慢的放,讓孩子也相對的學習對自我義務的尊重。


門鎖,以及一把屬於孩子,也只有孩子才擁有的鑰匙,就當作成年禮儀式的禮物吧。





=====================================================


※引用資料來自:自由時報!2008年9月8日  星期一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ei0701 的頭像
    faei0701

    faei0701的部落格

    faei07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