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前言
所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患長期血糖控制不良,進而破壞血管,導致眼球內出血、結疤。常見的症狀有視力減退、眼前出現浮動的黑點,視力突然變壞幾近失明等,早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沒有特殊症狀,須經醫師檢查及早發現。
病因
造成「視網膜血管病變」之主因為糖尿病患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可能與下列變化有關:
1) 黃斑部水腫:
黃斑部位於視網膜的正中心,是視力最敏銳之處,也是對於缺血最敏感的地區,當血流不順暢時,黃斑部容易水腫,感光的機能相對地變壞。
2) 眼球內出血:
新生血管破裂造成眼球內出血(玻璃體出血),光線通過瞳孔後受阻於混濁的玻璃體,視力必然變壞。
3) 視網膜剝離:
眼球內反覆出血會導致結疤(纖維化),使視網膜變形,甚至將視網膜扯離眼球壁,造成網膜剝離症。
臨床分期與特徵
糖尿病視網膜的基本變化是血管滲透性增加和小血管的阻塞,前者可使血液中的成份滲透而引起視網膜水腫等變化,後者則可導致視網膜缺氧而形成新生血管和玻璃體出血等變化。
臨床上,病變依病期可分三期:
- 非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 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 ,又稱基幕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特徵>:微血管擴張所形成的微小動脈瘤,出血性栓塞併血管內容物外溢及黃色脂蛋白外溢所形成的硬性滲出斑。 - 增殖前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Pre-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
<特徵>:多發性出血斑、多發性軟性滲出物、棉絮的軟性滲出斑、靜脈血管擴張明顯形成的靜脈串珠的現象、多發性視網膜內危血管異常、廣泛性微血管閉鎖、廣泛性水腫。 - 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
<特徵>:血管新生(包括視神經盤部及視神經盤部以外)、纖維組織新生-膠質細胞新生、玻璃狀體視網膜牽引、視網膜剝離、黃斑部剝離、視網膜出血、玻璃狀體出血。
治療方法
1) 雷射光凝固療法
局部雷射光凝療法可用來治療因視網膜內微血管滲漏而引起的黃斑部水腫,當視力因黃斑部水腫而產生變化時,應早期治療使水腫消退。
增殖前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及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一部份),可用泛雷射光凝固治療,尤其當視網膜病變惡化到可能產生新血管,即須接受雷射治療,以消除新生血管,預防眼球內出血,此法不但具預防性,也是公認為可靠的方法之一。
2) 手術治療
玻璃體是填充於眼球內透明的水膠物質,當網膜新生血管出血,流入玻璃體時,原本清澈的玻璃體會變成混濁,玻璃體若不能自行恢復透明時,即須施行玻璃體切除術。當眼球內結疤嚴重,把視網膜扯離眼球壁,造成視網膜剝離時得施行手術治療。
預後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小組研究結果為:及時的雷射光治療可減少由於高危險性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所引起的失明60﹪。美國多所醫學研究中心顯示出,玻璃體切除術對於部分由於視網膜病變太嚴重而無法做雷射治療的患者可恢復有用的視力。
=====================================================
※引用資料來自:UHO優活健康網
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