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病變的治療
糖尿病足病變的治療是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也是令外科醫師很頭痛的疾病。常常一個壞死的小傷口最後演變成截肢收場,不但病人不能接受,醫師本身也不滿意,根據統計,膝下截肢的病人預後不好,有一半的病人在五年內會失去另一隻腳的一部分,只有一半的病人在五年後還存活。
在糖尿病足病變的治療上,更須要團隊工作,如內分泌、整型外科、血管外科、骨科、復健科、感染科及教育人員的合作,才能得到最好的治療效果,來保留更多病人的腳。
糖尿病的治療及控制
預防重於治療,血糖的控制是相當重要的一環,一般可分為:
- 飲食控制
- 飲食控制及口服降血糖藥
- 飲食控制加上胰島素。
不論是口服降血糖藥及胰島素控制,都要加上飲食控制及適當的運動。尤其要定期在糖尿病門診追蹤。
糖尿病的併發症:
- 急性併發症:糖尿病昏迷。
- 慢性併發症:
(1)巨血管病變
(2)小血管病變:如眼底、腎臟
(3)神經病變
(4)皮膚病變。
糖尿病足病變的原因與併發症有直接的關係。神經病變主因之一。80%的病人有神經病變。
一、神經病變造成:
- 運動神經喪失:造成腳部變形,形成不適當的足部壓力形成潰瘍。
- 保護性感覺喪失:足部不適當的壓力,或壓力過久而不能查覺造成受壓力形成壞死。
- 自主性神經喪失:形成缺汗及皮膚缺氧,皮膚容易龜裂而感染。
二、 血管病變:
百分之60的足部潰瘍的病人有血管性的病變,因血管的阻塞造成足部缺氧。應該血管重建或疏通來重建血液循環,在適當的病人可以得到不錯的成功率。
三、免疫力的降低:
糖尿病的病人因為血糖高、基因或不知的原因,其免疫力比一般人低,導致多種病菌的感染。
四、結構性的改變:
因為跟腱的病變,造成足部無法向背面彎曲,前足造成多餘的壓力,導致足部潰瘍。
糖尿病足病變的治療:依據不同的病因,要有不同的治療計劃。
- 神經性足病變:
特徵是暖足,足部有脈搏,溼的化膿性傷口。如果只是淺部潰瘍可以用較保守的方法,如休息、打石膏8~10個禮拜。改成矯正用軟墊的鞋子,如果是深部潰瘍要注意骨髓炎、骨折等問題。等傷口乾淨以後再作重建的手術。 - 缺氧性足病變:
特徵是足部冰冷,乾燥性壞疸及缺氧性疼痛,一般應先作血流檢查,如果血液循環不足及皮膚含氧量不足則傷口不易癒合,在治療若沒有發炎情形則應先清創,等發炎控制以後再做血管重建。
整體來說,糖尿病足病變的治療要先把所有壞死的組織切除以及控制發炎,並且確定足部有足夠的血液循環再做重建手術。重建的方法由簡單到複雜,先從補皮,局部皮瓣到顯微手術的自由皮瓣,重建的目的在於保留行動的能力。
手術後之照顧
手術後之照顧也是相當重要的,一般在術後六個禮拜,最好不要負重,並且因為感覺神經異常,所以要常常檢查腳部有沒有發炎、傷口及皮膚缺損。並且要定期回到門診複檢傷口有沒有再發,一般的再發率到達40%,其再發的原因通常是外傷,或者進一步的血管病變,不適當的鞋子或是因為骨骼變形。
總之,糖尿病足病變跟所有疾病一樣,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就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一旦延誤就醫,造成廣泛性的壞死或危及生命的感染,治療的結果就不好。
======================================================
※引用資料來自:UHO優活健康網
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