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瘦身 對抗全球暖化 圖/達姆 圖/達姆 圖/達姆 圖/達姆
〈地球人請注意〉文字整理/李泳霈 圖/達姆
全球暖化議題是目前全世界都關心的大事,其所影響的範圍與層面廣至全球、全人類,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據聯合國專家表示,未來20年到30年是我們對抗暖化現象,穩定溫室氣體水平的關鍵期,且若今年不做,等到明年、後年才開始,暖化現象想要緩和會更困難。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葉欣誠在新自然主義公司舉辦的環保綠生活講座中,提出大家可以在食、衣、住、行各方面輕鬆減碳過生活的具體做法,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一起做吧!
食:少吃肉 多吃當地食物
你知道嗎?生產一公斤動物性蛋白質(肉類)所消耗的水資源是生產一公斤植物性蛋白質的數百倍!生產一公斤的馬鈴薯,需要500公升的水;生產一公斤的小麥,需要900公升的水;但生產一公斤的牛肉,需要消耗10萬公升的水(相當於100公噸)!
此外,生產一公斤的牛肉,在加拿大平均產生13公斤的二氧化碳,但由於牛是反芻動物,有四個胃,食物在胃中會進行厭氧消化而釋放大量的甲烷,每一單位甲烷的全球暖化能力是二氧化碳的二、三十倍,所以折算後,每公斤牛肉相當於製造了350公斤的二氧化碳,非常的驚人!像紐西蘭就因為飼養多達數千萬之多的牛羊,產生的甲烷佔該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55%,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
除了生產過程所消耗的水、所製造的二氧化碳,此產品從甲地到乙地所發生的運送、保冷、廢棄等過程也會耗能,而吃多了發胖,然後要減肥,這過程其實也會產生廢熱。所以最好多吃當地食材,少吃動物性蛋白質,既新鮮又顧環保,體態維持正常又健康。
衣:少買衣服 上班族脫掉西裝
你一定不知道,生產一公斤的棉花,需要十噸以上的水(依照產地與栽種方式有所不同),非常耗費水資源,而以石油生產出的人造纖維,會產生很多的溫室氣體。英國劍橋大學研究發現,衣服會使用到的地球能源,有60%與洗衣、烘衣有關。像一件T恤的生命週期裡,洗衣使用到能源,最後會釋出4公克二氧化碳。所以少買非必要的衣物與飾物,並穿非石化產品的衣著。
穿少點衣服,也能節能減碳,沒想到吧。以23度為基準,冷氣每調高一度,便可節省6%的電力消耗,只要這樣做,全台灣每個夏天可以省下三億度的電,相當於187,500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夏天室內氣溫維持在26~28度之間最剛好,盡量不要穿著西裝、套裝等長袖衣物,以免浪費能源與製造更多溫室氣體。
住:綠建築最棒 未來住宅趨勢
建築物盡可能遵循綠建築概念:「生態、節能、減廢、健康」興建,如盡量減少室內裝修量、採用綠色建材、多用自然採光、要求通風的設計、要求低污染省資源等等。
事實上,建築物使用的過程中,因增改建、日常耗能(用電、瓦斯)、維修保全、廢棄物污染等,所耗費的能源與溫室氣體排放佔其生命週期的70%,所以建築物是否耗能,在興建的時候就應考慮到。都市常見的玻璃帷幕大樓其實極耗能,又不容易維護,堪稱能源殺手。還有窗戶愈多,愈耗能;愈不規則的建築結構,也愈耗能,會產生越多二氧化碳。
行:使用大眾運輸系統 少搭飛機
每消耗一公升的汽油,就會產生2.4公斤的二氧化碳。愈耗油的車輛,行駛一定的距離就會排放更多溫室氣體。所以交通方面的節能減碳方法,建議盡量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像公車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若能騎自行車或步行更好,不過需要公共建設方面的配合,不然滿危險的。
若要買汽、機車,盡量選擇較省能的產品,省油又環保。
載具種類/每人每公里排放二氧化碳公斤數
公車/0.176
一般鐵路/0.265
高速鐵路/0.328
汽車/0.669
飛機/0.783
<輕鬆減碳>
個人基本原則:儉樸過生活
此外,我們在生活中可以做的還有:使用耗能、耗電量較低的物品,力行省電、省水生活,盡量選用有標示「能源之星(energy star)」或「節能標章」的家電。
盡可能減少垃圾量,就算是可回收的資源也是,讓資源回收的工作負擔減輕,因為處理回收物也會耗能。
不購買不需要的物品,並且購買不耗費能源「涼」的東西;把頭髮剪短些,這樣不需使用吹風機太久,減少至美容院消費的次數。
閱讀與學習相關知識,告訴你的朋友與家人關於溫室效應氣體減量的事情等,這些都有助於對抗全球暖化
============================================================
抗暖化人人有責/減肥餐 搭上環保風
編譯羅彥傑/特譯
一本預計明年出版的減肥書,不僅要幫助瘦身男女減少攝取卡路里,還主張降低因食材選擇對環境造成的負面衝擊,做一個有環保意識的減重族。
美國廚師蘿拉.史泰克與氣候變遷專家尤金.柯德洛在合撰的新書「全球暖化減肥餐」中表示,光是烹調出一份能擺上檯面與令人愉悅的美食還不夠,還必須做到環保。
購買當地、當令、少包裝食品
作者在促銷文宣中堅稱:「你對環境所能造成的最正面效果之一,就從你的晚餐開始」─尤其是在減少碳排放量方面。這本書提倡「多吃當地、有機與當令的食物,…用較少的包裝,一次買多一點,自己栽種食物。」
作者指出,雖然美國副總統高爾的暢銷書與贏得奧斯卡獎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喚醒美國人體認到全球暖化造成的環保危機已迫在眉睫,但它並未處理食材選擇對環境帶來的衝擊,這是一個很大的疏漏。
兩位作者說,要做一個約半公斤重的漢堡,需耗費五.五公斤的穀類與二千五百加侖的水;如果堅持在十二月吃櫻桃或番茄,這些食物就必須從澳洲空運赴美。柯德洛說:「你必須餵牛才能生出肉來。在美國,我們餵牠們吃玉米,玉米是一種碳密集程度高的農作物,因為它的生長需要大量施肥,而土地根本沒有時間休養生息。」
「科學家關懷聯盟」一九九九年的一項研究也發現,除了開汽油車以外,吃太多牛肉、雞鴨、非有機類蔬果,是消費者對環境所造成的最大傷害。這本書提倡利用永續農業與家庭自耕自食、吃更多蔬果類食物、透過堆肥減少食物浪費、限制過度包裝,並減少使用殺蟲劑。
史泰克與柯德洛也批評無所不在的塑膠購物袋,美國每年就用了約三百億個,更甭提要砍掉一千四百萬棵樹才能作成的一百億個紙袋了。兩人表示,只有一%的美國人會在買食物時自備袋子。(取材自法新社)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