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潼 你常常忘東忘西、記憶力不易持久嗎?那是因為其實一成不變的生活方式會扼殺腦細胞。 不妨學習著顛覆日常的步驟和慣例,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之餘,也為自己創造各種嶄新的感官體驗,也能讓你的大腦永遠保持在具有活力的年輕狀態! <活性化方法1>享受美食 提升感官刺激 每天到不同的餐館吃飯,四處嘗試各種新滋味,會讓感官有更多元的體驗。 多年前的結婚紀念日去吃正統的法國菜,仍能清楚記得用餐時,有人在桌邊拉著小提琴、餐桌上燭光搖曳的浪漫氣氛,以及侍者恭敬的態度和一個字也看不懂的法文菜單,至今仍意猶未盡,彷彿歷歷在目。但嘗試著去回憶5天之前,午餐吃了什麼,卻怎麼也回想不起來。人們對於日常的瑣碎記憶無法長存,然而盛裝打扮去高級餐廳享用一頓美食,卻能盤據腦海。 吃飯是很活在當下的感官享受,上館子吃大餐因為所費不眥、擔心自己浪費,內心不禁湧起緊張感。為了仔細品嘗食物的滋味,享受用餐的愉悅氣氛,因此人們會盡可能地使用大腦,讓這一切都能被嵌入腦海裡。 且由於付出高昂的代價,因此對於餐廳的內部裝潢、服務水準等,都會比平常更花心思研究,也會不自覺地將這樣的時刻記在腦裡。不會有人在吃了路邊攤一碗30元的陽春麵之後,高談闊論這碗麵如何美味、料理方式如何;不過在吃過一客價值好幾千元的頂級牛排之後,多少會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這正是大腦被美食刺激最好的證明。 在腦海中的記憶強弱,與日常或是非日常的經驗息息相關。如果總是花錢到外頭餐館吃大餐,那就已習慣了在外用餐的氛圍,這樣的飲食體驗將變得不足為奇,反倒不如在家吃飯來得有衝擊。總之改變用餐的環境,製造和平時不同的飲食體驗,就能夠讓大腦常保活絡。 <腦的活性化方法2>動手下廚 活化腦機能 實驗研究證實:在家多下廚做菜除了營養衛生之外,也有助於活化大腦。 只要確實做過一頓飯的人都會發現,「洗手作羹湯」其實是相當具有難度的技能──從採買食材開始,到清洗、料理食材,調味、烹煮乃至裝盤,這一連串的過程,需要大腦縝密的思考以及計畫。不過,「烹調可以提高腦機能」卻是首度經由科學的實驗獲得證實。 東北大學的川島隆太教授,利用紅外線測量器測量在烹調過程中的腦細胞活動變化,測量儀器中光用肉眼便可看出流向大腦的血液流量增加,被認為是主掌社交溝通、創意能力等大腦前葉展現了相當旺盛的活動力。這時再來做腦機能的測驗,則會發現與實驗前相比,大腦機能有顯著提升。 這個研究結果徹底顛覆了亞洲人根深蒂固的「君子遠庖廚」觀念。或許母親也該「下放」廚房的專用權利,讓孩子也可以一起參與料理三餐,不僅僅能幫助全家人交流、聯繫彼此間的情感,對於孩子正在發育的大腦功能,也具有不錯的鍛鍊功效。 此外,若以退休後的男性當作實驗對象,則會發現經常下廚的老人家,大腦機能比起同齡者明顯較佳。因此年長者若能自己動手做三餐等日常性的工作,對於預防老人癡呆相當有助益。看來這是邁入高齡化的社會,最值得推廣的簡易養生法。 <腦的活性化方法3>Shopping 有助腦力全開 購物也是對腦刺激非常有效的手段。因為shopping可以讓自己保持輕度的緊張狀態,對於延緩腦部老化十分有幫助。 回憶一下當你在購買單價高的商品時,是否比起一般上街買東西,變得謹慎且緊張?因為可能會花掉存了許久的積蓄,因此腦中會不斷盤著「買這個會不會太浪費」、「我是不是真的需要」或是「該怎麼讓這個東西發揮最大效用」等念頭,這些想法會讓內心七上八下,還會釋放出腎上腺素,讓大腦發出「使出全力」的指令。 購買高價品時,人們多半會先蒐集該商品的情報;再就這些資訊歸納整理,然後做出結論,這過程對大腦來說是很重要的刺激。比方說,家裡想要添購一台房車,不太可能一動心起念,就立刻衝去展示中心付錢開走;而會先開始搜尋關於買車所需要的資訊和知識,在了解車市行情、配備之後,才實際去展示中心試車,對於買車之後的改裝、後續保養及維修等也開始產生興趣,就這樣一頭栽入「研究汽車」這個浩瀚的未知世界。 為了自己喜歡、想購買的商品,徹底地研究做功課,不但容易讓自己感到充實快樂;且在調查研究的過程中,會發現自己的記憶力竟然比平常好。這是因為在高度好奇心的驅使之下,大腦會「馬力全開」,持續不斷地吸收新的訊息。 因此過度的緊張感,會降低大腦運作的效能;但適度的緊張感,卻能讓大腦充分地發揮潛能。光是思考如何好好運用金錢,就能讓大腦機能保持活絡;不過若是逛街的衝動型購物所產生的快感,對大腦只是短暫的刺激,遠不如思考周全的採買計畫,看來花點心思去敗家,也是必要之惡。 話雖如此,想要動腦不一定只限於購買自己需要的物品,當然也不需要為了用腦而衍生出不必要的浪費。
〈生活方程式〉日子活性化 腦力不退化 圖/swawa.com 圖/swawa.com 圖/swawa.com
===================================================== ※引用資料來自:自由時報!2008年5月7日 星期三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留言列表